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三萧行贺萧丞定夫子登科 宋 · 傅西斋
吾乡前辈多风谊,教子读书全盛事。
刘斯立庆历间(自注:斯立名立之,姚晔榜。),二子同升俱上第(自注:原父贡父贾黯榜。)
后来嘉祐孔长源(自注:长源名延之杨寘榜。),三子联登相后先(自注:经父王俊民榜;常父许将榜;毅父彭汝砺榜。)
元丰四谢更同榜(自注:谢懋,特奏前名;子举廉,侄歧、世充皆同年。),一家科第光烨然。
直到淳熙徐思叔,亦与二子连芳躅。
又报年来萧定夫,绍定两科庭下玉。
二百年间能几家,刘家孔家无以加。
才名学行总名世,不但官爵称高华。
谢家独有民师著,徐家大无鸣诗句。
人道萧室父子三,前辈流风无让处。
萧公要是真醇儒,家无他物惟有书。
自家读了教儿读,夜半书声喧里闾。
造物负公还不贫,嘉定庚辰汉庭右。
此时二子已崭然,公曰吾心汝其懋。
果然相继取高科,二哥饶著与三哥。
乃翁笑向月中问,吾家桂树何其多。
月娥报道萧家,生满月中香满世。
移过东山能几年,今日方教翁满意。
祝公此意令深长,香名当使百世芳。
前贤事业远且大,三刘三孔尤辉光。
世科膴仕公家有,实声莫落谢徐后。
要知渝上一萧家,突过四家名宇宙。
我曾与公同荐名,服公文行识公真。
更与贤郎共文社,情谊凛凛如霜筠。
翻笑传家三父子,草亭老人空厉志。
曾不得名于荐书,仅有大儿前擢第。
小儿四度试春官,尚期他日修征鞍。
如今饥卧空山里,慨想前事悲汍澜。
喜闻令子归锦里,夜不能眠推枕起。
瓣香寓作三萧行,寄贺萧公当双鲤(《宋诗纪事补遗》卷九一引《截江网》)
程泰之侍郎大昌劄子(二 淳熙元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书稿》卷五
某窃以春寒未解,恭惟某官年兄刺举馀间,坐膺多助,台候动止万福。
某昨日再以书托高安向丞转致,想先此通呈。
是间可作门客之人,往往自有书会,兼畏牒试邻路,牵帅不前。
所谕临江徐得之,即向所说者,记得误称百药,乃其字耳。
诗笔极高,虽未曾见其举业,但临江士人多从之学。
庐陵教官杨同年乃其先生,适叩之,云工于作赋,亦有操履。
已经作书道台意,并令急足致曲折,未知肯往否。
大抵士人无棱角者,即文字或平凡且猥酿难保;
若格品稍高,未免粗费调护。
此亦书生常态,顾处之何如耳。
馀具前缄,不复忉怛。
惟乞为国保重,即对严召。
东坡桂酒颂1194年4月5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平园续稿》卷六、《益公题跋》卷一、《东坡事类》卷一一、《六艺之一录》卷九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东坡自海南归,文章翰墨所谓「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者,《桂酒颂》其一也。
今闽、浙、川本皆以「心服」为「心腹」,「御瘴」为「禦瘴」,「辅安五藏」为「五神」,殆随手有所改定耶!
绍熙五年四月五日,故人徐思叔赴曲江幕官,携以相示,敬题其后。
他日或呈似韩使君刻石,寘《九成台铭》之侧,亦奇事也。
周某子充甫
刘昌诗母墓志1195年6月8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平园续稿》卷六、《益公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唐人欲铭其先世,必得韩云卿之文,李阳冰之篆,择木八分书,乃称三绝。
刘君昌诗有母贤,其没也,乡人徐思叔为志,谢昌国题额,而赵从善书之,盖庶几焉。
庆元乙卯六月八日,周某题。
王昭君 明 · 江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渺渺天涯君去时朱放,黄金何日赎蛾眉白乐天
谁知粉绘能相负刘文房,尚得君王不自持王介甫
青冢路边南雁尽李义山,黄龙塞上北风吹瞿宗吉
琵琶却解将心事徐思叔,乐府皆传汉国(储光义
徐思叔题贫乐图 宋 · 王子俊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大儿阻饥颇废书,小儿忍寒生肤。
妇纵有裈无一襦,不敢缘此相庸奴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四)
徐思叔题贫乐图 宋 · 杨长孺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三间破屋一床书,锦心绣口冰肌肤。
自纫枯叶作裤襦,此君便是长须奴(同上书乙编卷四)
乞为曾大父王蘋立祠劄子 南宋 · 王德文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九、《赵氏铁网珊瑚》卷二
右,德文不避萧斧之诛,辄沥衷忱,冒干威听。
德文曾大父通判蘋家本福唐,侨寓震泽,执经于伊川之门。
绍兴四年,知平江府孙公祐以学行荐,特令布衣上殿,奏对称旨,圣语有曰:「王起于草茅,若素宦于朝,通儒也」。
始命初品,越一日复赐出身,繇小著毗陵,国史有传。
有文集、《语解》、《记善录》行于世。
程门名流如胡文定、尹和靖、张思叔先生相与讲道,遗帖可考。
陈唯室、曾文清皆门弟也。
惟是抱负不克尽施,赍志以殁,葬于湖州长兴县和平镇栗山。
门户衰落,家叔左藏正垂改秩而遽亡;
家兄帅干斗文虽掇乙科,尚迟合颖;
德文碌碌不武,弗振厥绍,俱不发扬潜耀,实负愧恧。
幸遇判府节制待制侍郎先生宗主斯文,维持正道,凡前辈明义理之学者莫不褒表而显扬之。
至若近日,唯室先生许祠于学,阖郡叹咏。
扶植名教之意,甚盛甚休。
唯室师曾大父者也,且蒙崇奖,则为师者当俾与唯室并祠,何荣如之?
然则荐于朝者前使君孙公也,祠于乡者今判府侍郎实斋先生也,累世一辙,千古两贤,九原有知,当必效亢回之报矣。
冒犯峻严,德文下情无任战灼俟命之至。
右谨具申呈,伏候台旨。
嘉熙元年七月日,承信郎、新差监宁国府南陵县酒税务王德文劄子。
按:《王著作集》卷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东坡桂酒颂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止斋先生文集》卷四二、《止斋题跋》卷二、《东坡事类》卷二一、《六艺之一录》卷九三、《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五三
公之文,宜作宋一经,以传无穷,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顾乃书桂酒法,刻寘罗浮铁桥下,以俟后之居夷者。
后公百年,徐思叔以所藏《酒颂》示余,相对叹息。
余性不善书,故不复赞。
徐得之左氏国纪序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止斋先生文集》卷四○、《南宋文范》卷四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七○、《经义考》卷一八八
荀悦、袁宏以两汉事编年为书,谓之「左氏体」,盖不知左氏于是始矣。
昔夫子作《春秋》,博极天下之史矣。
诸不在拨乱世反之正之科,则不录也。
左氏独有见于经,故采史记次第之,某国事若干,某事书,某事不书,以发明圣人笔削之旨云尔,非直编年为一书也。
古者,事、言各有史,凡朝廷号令与其君臣相告语为一书,今《书》是已;
被之弦歌谓之乐章,为一书,今《诗》是已;
有可藏焉,而官府都鄙邦国习行之,为一书,今《仪礼》若《周官》之六典是已;
自天子至大夫士,氏族传序为一书,若所谓帝系书是已。
而他星卜医祝皆各为书。
至编年,则必叙事如《春秋》,三代而上,仅可见者《周谱》,他往往见野史,《竹书》、《穆天子传》之类。
自夫子始以编年作经,其笔削严矣。
左氏亦始合事言之史与诸书之体,依经以作传,附著年月下;
苟不可以发明笔削之指,则亦不录也。
盖其辞足以传远,而无与于经谊,则别为《国语》。
至夫子所见书,左氏有不尽见,又阙不敢为传。
唯谨如此。
后作者顾以为一家史体,而读左氏者,浸失其意。
见谓不释经,是书之存亡,几无损益于《春秋》,故曰袁、荀二子为之也。
由是言之,徐子所为《左氏国纪》,曷可少哉?
余读《国纪》,周平、桓之际,王室尝有事于四方,其大若置曲沃伯为侯,诗人美焉,而经不著。
师行非一役,亦与《王风》刺诗合,而特书伐郑一事;
王子颓之祸,视带为甚,襄书而惠不书也。
学者诚得《国纪》伏而读之,因其类居而稽之经,某国事若干,某事书,某事不书,较然明矣。
于是致疑,疑而思,思则有得矣。
徐子殆有功于左氏者也!
余苦不多见书,然尝见唐阅《左氏史》与《国纪》略同,而无所论断,今《国纪》有所论断矣。
余故不复赞而道其有功于左氏者,为之序。
西汉会要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攻愧集》卷五三、《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一
梁王筠论《家门集》,自言吾门人人有集,以为盛事。
然自永嘉南渡以至齐梁,文气日以卑弱,所谓「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者也。
临江徐氏以儒名家,始余读思叔《左氏国纪》,故中书舍人陈公君举为之序,固已甚重其书。
后见贰卿彭公子寿为其表兄秘阁商老求儒荣堂诗,始知其编《北盟录》甚富。
史官奏其有益于史笔,遂膺延阁之宠。
寻传其书,知其为思叔之兄,伯仲皆以诗书发身,晚皆挂冠家居,为乡里标表。
已而思叔长子孟坚著《汉官考》,次子仲祥又仿《唐会要》之体为《西汉会要》一书,疏为七十卷,目录二卷,总为十五门,分三百六十有七事。
嘉定四年表进,仲冬丁卯有旨付尚书省,藏之秘阁
是昆仲父子间四书俱行于时,俱有益于世用,非止如王氏词华之比也。
三代之馀,治效近古,莫如西京
典章文物,立法定制,不惟辉焕周密,其言语亦皆雅驯,非后世可及。
然而散于纪传表志之间,读者未易识其伦绪。
仲祥究心于此,二十馀年,无一事不录,无一语无据,条列胪分,秩然有叙,开卷一阅,而二百馀年之事历历在目。
其体专以班氏为主,又旁取荀悦诸书,参考异同,视古之《文类》,与近时《汉隽》、《博闻》、《六帖》、《法语》、《字类》等书,皆出其上。
士夫之好古者无不欲录而藏之,不患其不传,顾何待于序引?
而求之不置。
余既书儒荣之堂,又铭秘阁之墓,思叔致书又以此为属,为著其大略。
惟老惫不能尽纂述之详,为有愧云。
商老名梦莘绍兴二十四年登科。
思叔名得之孟坚名筠淳熙十一年同登第。
孟坚今知全州
仲祥名天麟开禧元年廷试第六人,今为湖广总领所干官云。
徐思叔向大夫四首 其二 南宋 · 彭龟年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满满风霜味正肥,厥包万里逐雕题。
封君莫羡传柑宠,清爽何如楂与
徐思叔向大夫四首 其三 南宋 · 彭龟年
七言绝句 押冬韵
作诗浑似谭经戴,夺尽从头席几重。
文木一经题品后,虚名不数大夫
徐思叔向大夫四首 其四 南宋 · 彭龟年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养生未得仙人术,治病徒寻药裹题。
安得从公橘中隐,细论火枣与交梨。
徐思叔向大夫四首 其一 南宋 · 彭龟年
七言绝句 押冬韵
萱草堂中乐泄融,豪家异味可能重。
政惭陆子怀无,锡类那知有颍封。
用思叔韵赠通神郎翁思明 南宋 · 赵蕃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吾友徐思叔,会稀多阻离。
要知名下士,看取卷中诗。
识面恨已晚,因渠端可知。
通神定何物,莫致孔方疑。
清江蒙简兄寿玉徐兄思叔皆以文卷宠教愧未有以谢又承寿玉枉示古句仍用鄙韵谨次韵并呈二兄 南宋 · 赵蕃
 押词韵第十五部
客亭何以祛暑溽,一时顿有此两玉。
逃虚不用听跫然,医俗宁须更栽竹
平生韦布困蓝缕,敢并奇文森绮縠。
爱而忘丑反誉我,惠以大篇仍短幅。
颇思浃日相就谈,应对先生愧空腹。
奈何别棹复催去,一日十日寒且暴。
两君如此尚场屋,吞舟讵可寻常渎。
怅子薄官亦碌碌,政坐家贫耕不足。
太孺人范氏墓志铭嘉定十五年十一月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絜斋集》卷二一
昔我先伯祖十三府君清约自守,不染俗尘,若古所谓山泽之癯;
同里有范十九丈者,倜傥尚气,遇事敢为,若古所谓闾里之侠。
此两公者,气质不侔,而同于为善,亦犹拱璧、宝剑,器物虽殊,而同为可珍。
乡曲公论,俱推其贤,足以合二姓之好。
故范氏之女,遂归袁氏,实为先叔父迪功郎、监南岳庙、赠通直郎讳方之室,晚以仲子升朝,封太孺人者是也。
讳普元,世家于鄞。
曾祖讳文。
祖讳佺。
考讳醇,以承事郎致仕,累赠奉议郎
孺人杨氏。
太孺人之初嫁也,年十有八,而熟于礼节,家裕于财,而谦谨与寒女等。
伯祖见之,大喜曰:「此我家之子妇也」。
而叔父亦年十八,志气颇豪,举裁以正道。
勉使从学,脩脯之费,率由己出,且经纪家事,不以累其夫。
叔父于是乎收敛精神,遵蹈规矩。
伯祖所居,地不满三亩,欲稍辟之,力不及。
太孺人通直曰:「褊小如是,虽苟安目前,独不为子计乎」?
会并邻有求售者,亟鬻嫁时所自随之田以买之,纳其券于舅。
舅惊喜曰:「有妇如此,吾得所托矣」。
其无所靳惜,既有似乎乃翁之倜傥;
其薄于自奉,又有似乎乃舅之清约。
得于薰炙,兼此二美,以故令名日出里中。
三岁大比,精于《诗》学者才取其一,而通直得之,其后累举不利,资用良窘。
太孺人苦心刻意,累积纤微,躬蚕桑若补纫等事,男女满前,衣服楚楚,曾不见其垢敝。
通直年五十馀,多疾,劝以清静,独设一榻,而调胹药膳,费无所靳,迄获痊愈。
察其心,无一日不以门户为念,警策诸子,专精务学,毋自弃暴。
仲子由是践世科,而通直亦以科补官,平昔所期,至是少遂矣。
既尽力于夫家,而又深念其亲,不能暂忘,亲亦深爱信之。
奉议之寝疾也,屏左右悉不用,而专属以汤剂之供,昕夕卧内,跬步不敢离,月馀,衣不解带,以笃孝称。
就养黄岩,每闻箠楚之声,掩耳避之。
仲子敬承其意,率以宽厚为本,时分俸金,赒给亲族,亦母氏之志也。
岁在庚辰,乡邦遭郁攸之变,延及旧庐,闻之流涕曰:「百年之居,燬于一朝,前人遗迹,略无存者,是可痛也」。
既而释然曰:「吾赋禄之家,力犹足以葺治。
生计萧然,全无可仗者,何以堪之」?
爰命其子,亟走一介存问而补助焉。
其仁心恻怛如此,所以培植本根者,志念深矣。
长子虽未第,而辞采可观,有进取之具,诸孙亦多俊秀,门户之昌,其未艾乎。
维袁氏素以儒学起家,而范氏亦然,盖自太孺人之兄,临川丞矩实启其端。
而弟楷继之,今为诸王宫学教授
宫教之子光又继之,今分教金陵
两家相望,名节班班,馀庆所钟,久而未歇,非若寻常之流,徼倖于一时,易盈而易涸也。
君子以是知通直缔姻之初,采诸乡评,契合无间者,岂偶然也哉。
仲子为邑满秩,以奉议郎通判绍兴府,密迩乡邦,禄廪差厚,他日之官,将母以往,人子之至愿也。
新居始成,宏敞明洁,殊与旧庐不类,以垂白之年,安处其中,始足以极燕颐之乐。
旬有五日,忽感疾焉,百端治之,沈绵累月,竟至不起,寔嘉定十五年二月丙申也,享年八十。
子浃、洽、渐,渐先一年卒。
女适进士顾应龙,国子进士贝自成。
世公、世范、世仁、世辅。
孙女,长适张炳,次许嫁孙源,皆进士,馀二人尚幼。
孤以其年十一月庚申,举太孺人之柩,启通直之窆,合葬于鄞县阳堂乡南岙之原,哀泣请铭。
太孺人在家则为贤女,既嫁则为贤妇,及预家政,又为贤母。
其为人也,温柔可亲,而不失之弱,聪达过人,而不矜其能。
其相夫子也,切磋如朋友,而未尝不和。
其御婢妾也,虽不厉威,而终不敢慢。
德厚而才裕,识远而虑深,春秋虽高,精明自若。
凡我族党,论闺阃之贤行,以为称首,此名岂虚得哉。
某辱在子侄之列,知之悉矣,不敢辄辞。
铭曰:
兰生深林,其芗自达。
玉韫石中,其辉自发。
猗欤若人,养德闺闼。
不求声名,乃尔烜赫。
庆源深长,福基不拔。
猗欤若人,端可为法。
掌祠府帖 南宋 · 郭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二
军府
府学中斋王思文状:「曾大父著作执经伊川先生之门,亲传正学。
绍兴四年六龙南渡,行幸吴门郡侯孙公佑以学行荐,令布衣上殿,奏对称旨,圣语有云:『王起于草茅,议论若素宦于朝,通儒也』。
蒙赐进士出身,迁至著作,国史有传。
及《语解》、《文集》、《记善录》行于世,有如胡文定、尹和靖、张思叔先生遗帖可考。
陈唯室、曾文清皆门弟子也。
前政实斋阁学王先生下车之初,首以吾乡六君子为问,以策于学。
念先著作及唯室祠祀未备,绘像,并祠于郡庠,德至渥也。
今唯室之孙陈之谅首祈请于判府史尚书,月有奉祠之赐,学有掌祠之职。
其他先贤之后亦各有之,独是曾大父之祠缺然有愧。
思文蒙前政江府教仅与沾污微俸,得尾殿祭之后。
思文一介么么,粗安义分,不敢躁求。
靖惟著作门人之后既已得职,傥不控陈,实维暴弃。
兹盖恭遇判府发运提领、节制、待制侍郎先生道传孔孟,业绍伊周。
幸陶教育之恩,久被作成之泽。
乞照先著作门人陈唯室先生孙陈之谅例,帮给使府奉祠职事」。
奉前政判府魏侍郎台判库呈一日,继据公使库单子具呈,照得掌祠官月支钱三十
十七界官会所据府学掌祠学生王思文申乞帮支请给,奉前政判府魏侍郎台判索掌祠帖呈,仍契勘掌祠俸有无高下。
又据公使库单子,据王思文称,见充掌祠,未曾给帖。
提督官书拟:「王掌祠据称未曾给帖,然而著作之像既祠于学,则与陈唯室事体一同,合不合照例月给俸,仍给帖」?
奉前政判府魏侍郎台判,牒学保明,府司已牒府学契勘去后,今承府学申,继送前郡契勘呈。
今据正录直学、乡贡免解进士学生东发等状申:「蒙送下府牒,为王秘校思文乞支月钱事。
东等照得,王思文见肄业本学时中斋,其先世著作见祠于学。
今据所陈,欲就使府给帖,支帮月钱。
东发等保明诣实申乞,备申使府,取自指挥施行」。
奉台判:本学既与保明,合与照朱秘校例支,自六月为始,须至行遣。
右,今帖府学,时中斋王思文,仰充王著作掌祠,先具遵禀状申。
淳祐六年闰四月(阙)日帖。
从事郎、两易平江府观察推官吴。
迪功郎、特两易平江军节度推官蔡。
宣教郎、差充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赵。
承议郎添差通判平江军府事余。
承议郎通判平江军府事、暂领府事郭庭坚台押。
按:《王著作集》卷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